頸痛有救! 腹部穴位針灸有效改善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17/10/24 13:58
最後更新: 2017/10/24 17:56
頸痛是常見健康問題,主因工作姿勢不良血液循環欠佳或缺乏運動等,導致肌肉長期繃緊及疼痛。中大與博愛醫院一項中醫針灸研究顯示,透過腹部取穴的「腹針治療」,可有效改善頸痛患者的痛楚及活動功能,有患者接受首次治療後,痛楚平均減少超過1成,療效於治療後更可持續3個月。
現年49歲的嚴小組(Jo)是一名本地導遊,日常需大量外勤工作,有一定生活壓力,下班回家後愛「大字型」般躺在梳化側休息及看電視,8年前出現頸痛,致睡眠質素欠佳,不能熟睡。她憶述,頸痛初期曾接受坊間另類中醫治療,但未能紓緩痛楚;3年內亦曾服食止痛藥及更換4至5個品牌的枕頭,以為可減輕痛楚,惟作用有限。
數年前,她接受為期約半年「腹針治療」,她形容該療法較其他針灸療法容易接受,落針時不但未有疼痛之感,亦未出現「暈針」等情況,更不用長期用藥外敷或服藥,頸部痛楚已明顯減輕。
博愛醫院中大中醫臨床教研中心(沙田)中醫服務主任郭元琦解釋,「腹針」是近廿年流行的一種新針灸療法,幾近無痛及具高安全性,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較淺層面,來調節臟腑功能及局部經絡,避免使用頸部穴位,降低疼痛感及治療風險。
研究結果顯示,經過兩周共6次、每次半小時的治療,接受「腹針治療」患者,頸痛情況及活動功能改善2成8,頸痛程度亦減輕逾4成,較接受安慰治療的改善幅度多約2倍;其中患者接受首次治療後,痛楚平均減少14%,療效亦可持續12星期。
郭提醒,孕婦、凝血病障礙患者、腹部皮膚破損、腹部出現過敏發炎、腹痛患者所等,未必適合進行腹針治癒。
【延伸閱讀】超簡單睡前3個小動作 肩頸痛Bye Bye【有片】
是次研究於2014年11月至去年3月期間,團隊合共對154名病情平均達6年、年齡介乎20至62歲的頭痛患者進行研究。當中一半患者接受真正的腹針治療(治療針組),其餘則接受安慰治療(對照組)。治療針組均以同一組穴位作治療,取穴「中脘」、「商曲」、「滑肉門」及「關元」。
事實上,人人機不離手,「低頭族」長期使用智能手機,亦容易引致頸痛。郭元琦不排除頸痛患者或呈年輕化趨勢,當中20多歲年輕患者亦是常見一群。
他表示,一名24歲的男子,一個月前因手指不靈活,向西醫求診,檢查後發現頸部有瘀血,且有輕微中風,兩周前由家人陪同下求診中醫。他認為,該名男子身體少許肥胖,亦有長期低頭玩手機的習慣,或因此而出現問題,經針灸治療2至4次後已康復。